查看原文
其他

近期杂念(2017.10)

2017-10-21 张辉 辉哥奇谭

总结一下最近一周多在朋友圈记录的思考片段。

有关认知

从短期看,哲学是最无用的;站在长期看,哲学是最有用。它决定了你相信什么,而你相信什么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,你能看到什么最终决定了你能得到什么。

我不靠数据去做预测,数据都是后知后觉,后验的。我靠第一手的深入体验,哲学思考和直觉来预测未来。或者更准确的是,作为Innovator或者Early Adoptor尽早去感知趋势,大胆拥抱,热情布道。

有两个方向的事情一定要结合起来:第一:「相信、知道、看到、做到」;第二:「体验,感知,思考,总结」。第一方向是「唯心」的,第二方向是「唯物」的,当然还有第三方向,和「良质」(quality)有关- 可以参考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,也可以等我年底知乎Live的解读。

从哪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?你需要深入的理解filter(过滤器,请参考《长尾》),最有效的信息来源依次是1. 和牛人交流;2. 看经典书籍;3. 网媒。并且我认为,媒体不是最重要的,你内心中的地图(Mind Map)才是最重要的。在得到你想要的之前,你得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。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,你想要的会纷至沓来。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。

有关独处时间

我昨天回家较早,从晚上8点开始到半夜12点半,把积欠一周的事情搞定了。这给我一个启发,每周必须给自己找「不受干扰的独处时间」,这是深度思考,升级认知的好机会。没有这样的「独处时间」,会终日焦虑而低产。

职业态度

什么是职业态度?讨论的时候可以说我不同意,做的时候可以说我不愿意,但是一旦决定要做,就要全力以赴,放下所有情绪,把事情做好。成熟就意味着可以把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做好。

如何做长期规划

做长期规划时,用KPI思路去分析会遇到困难,想清楚最终目标不难(其实与KPI无关),但拆解会碰到「拍脑袋」的困局,此时用OKR会更加合适。

省钱是个坏习惯

「省钱」绝对属于坏习惯,不适宜这个时代,为什么?因为这个时代有三大特征:第一,钱多,通货膨胀;第二,物多,供给过剩;第三,信息多,碎片化,渠道分裂,知识更难以获取。「省钱」是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姿态。

做事的秘诀:距离客户更近一些

关于做事,有三个感想,第一:要见客户,见客户多,多见客户,才有灵感,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,才知道你工作的真正价值。不知道客户需求,会陷入迷茫。

感想之二:内部标准一定要高,如果技术要引领世界,则内部标准首先要引领世界。标准代表了「世界观」和「价值观」,一流的组织和企业要向外输出世界观和价值观。标准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具体载体。而且这个标准必须是用户视角、客户视角。

感想之三:一定要形成闭环,从idea-客户-落地-数据-总结反思-新的idea。没有闭环,则无法迭代,无法迭代,则无法进步。进步快的team、组织、公司,一定是从想法到客户验证快的公司。

不功利

咨询师问我这几年最受益的习惯是什么?我说:「不功利」,功利就是短视,只盯着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。而人生最重要的作品是你自己,只要认识到这个,你会明白,但凡给你一个启发,让你改变思维模式的人,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。而一生,最执着的事情,就是要不断的「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」,其他一切,包括财富、职位、声誉、关系,都只是你思维模式的副产品而已。

对于相机的吐嘈

目前的所有相机与手机同步照片(下载照片到手机)的功能做的和渣一样,根本不适合普通人用。大家拍照就是为了分享,而且是为了即时分享,但所有相机都没有满足这一核心功能需求。我觉得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意识问题。但忽视一个问题:「靠近手机」才能生存。

有关Markdown

自从我逼迫team的人统一使用Markdown标记语言写文档以来,大家的文档专业度一下提高了一大截(逻辑,形式与逻辑的呼应和形式的一致性三方面)。不要小看你所使用的工具。(关于Markdown,我会用一篇文章来解释。)

有关AI

大家对AI有一个误解,以为AI就是对话,对话就是AI,所以很多语音Demo演示时就变成了话痨。在我们家,AI的作用是「心知肚明、不说废话、但善解人意、关键时刻能帮上忙」。每次你不知道什么是AI时,不妨回到「图灵实验」。

很多做产品设计和实现的朋友,忽略了工具软件最重要的属性之一:「与人对话,以最简洁清晰有效的形式,传递有用信息」。比如导航,我每天都走这条路,今天你突然不给这条路,我就很奇怪,想知道why。但是很遗憾,没有人想要告诉我这个why,就是不让我走,都到跟前堵上了才发现,是学校放学...每次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取舍时,想一想「图灵实验」。

刚才接受了HR安排的一次访谈,里面很多问题和回答都很有启发性。我自己谈了个人的成长经历,AI时代对人才的要求,尤其重要的是我在瞬间重新梳理了「世界观、方法论、行为」的层次结构。也谈了我对于商业、人性和产品相通之处的理解。其中一些要点整理出来会是非常有趣的文章。(这次访谈的记录已经整理出来,我会在后续合适的时候发出部分内容)

AI什么时候算成功,就是大家不再谈论AI的时候,一如我们在现在不再谈论「联网」一样。AI会变成商业与产品的必备要素。当今,不联网的设备不被人称为设备(比如手机、App、游戏)。未来,不AI的设备、产品、商业流程也不再是设备、产品和商业流程。

AI时代的领军人物首先要「信仰AI」,把AI作为自己的世界观,一如数学中的公理,要么相信平行线不相交,在欧氏几何的海洋中畅游,要么重建大厦,搞非欧几何。在方法论和技能之前,先要建立世界观。只有相信AI的人,才能真正把AI普及化,产品化,商业化。

AI如何商业化?必须从大处着眼,从远处回看。站在远方,看今天,今天才知道怎么在岔路口做选择,才知道该如何取舍。大方向是什么?比如站在To B角度,就是「时间、效率、成本、周转速度」几件事。任何一项的显著提升都有助于商业效率的提升。站在To C角度,就是「售价、销量、获客成本、复购比例、生命周期」这几件事。任何一项的提升也能把生意做大。AI只要让其中任意环节受益,就会很值钱。

若你有耐心看到这里,给你一个小福利,可以向我提出任意问题,我会选择非常精彩的提问公开回答。请在小密圈提问或者微信后台提问,小密圈的提问会被优先回答。


参考文章:近期杂念(2017.09)

前一篇文章:VUCA时代,如何才能「不纠结」?

原创100天100篇之67/100,享受自己的每一天吧!

不愿意在朋友圈谈的事情,来小密圈(现已改名「知识星球」)谈吧。我已开通小密圈,我会在小密圈中记录我的坚持。而小密圈里,也聚集了1000多位对于生活同样敏感,同样积极,同样热情的朋友——我的读者们,过去的六个多月,我们成功在「小密圈」营造了一种不同于「微信朋友圈」的氛围。了解「小密圈」,请回复消息「小密圈」(非评论区)。

(一起来测试一下微信官方的「赞赏码」)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